
湖南女子学院社会实践团走进下乡村:墙绘绘梦,美育润心
(通讯员 唐璐 刘璇)
盛夏时节,走进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万佛山镇下乡村,村口公路旁,一幅幅充满侗族文化韵味的墙绘映入眼帘:甲鱼养殖、钩藤缠绕、侗族人物笑靥如花,墙上不仅描绘出产业的“形”,更勾勒出文化的“神”。这些作品正是湖南女子学院“绘梦乡村·艺路同行”社会实践团师生挥汗创作的成果,是一群青年用画笔书写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。
7月10日至17日,湖南女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“绘梦乡村·艺路同行”社会实践团走进下乡村,围绕“艺术支教+乡村美化”主题,开展了集墙绘创作、非遗传播、儿童美育、安全教育于一体的暑期实践服务,在田野乡间架起一座通往美与希望的桥梁。
“墙绘不仅美化了村庄,更激发了村民改善人居环境、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。”下乡村党支部书记朱良猛表示,这群高校青年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新活力。
为贴近村庄实际,实践团前期深入走访调研,结合下乡村甲鱼养殖、钩藤种植等特色产业,围绕“产业振兴”与“文化传承”进行墙绘设计。“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画面,不仅展现产业发展的活力,也讲好侗乡的文化故事。”团队成员周雅轩介绍,墙绘中融入了侗族服饰、人物形象与自然风貌等元素,构建出一个既有地域风情又富视觉美感的艺术空间。
正值三伏天,烈日炎炎,队员们顶着高温作业,拎着颜料桶、挥动画笔,一笔一画描绘出心中的乡村图景。红砖白墙之间,一幅幅融汇侗乡风情与现代审美的作品次第呈现,成为展示乡村魅力的新窗口,也成为村民口中的“最美风景”。
除了墙绘,实践团还面向村民开展“非遗进课堂”“花漾粘土”等美育课程,以侗族文化为载体,引导孩子们用画笔表达情感、认识传统之美。同时结合防溺水主题,团队联合村干部开展“乡土化”安全宣讲,把安全知识送进每个孩子的心中。
“‘绘梦乡村’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,更是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社会价值的过程。”指导老师唐璐表示,学校将持续推动美育资源下沉基层,引导青年学生走出课堂、扎根乡土,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“专业育人+价值塑造”的双重目标。
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是湖南女子学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,展现了高校专业力量与地方发展需求的有效衔接。实践期间,学院还在下乡村正式挂牌设立“社会实践基地”,为后续常态化、机制化的“美育润乡”系列行动奠定基础。未来,学校将进一步发挥学科优势,让青春之笔绘出乡村新景,为推动文化赋能、人才振兴贡献巾帼智慧与青年力量。
(图:刘璇 责任审核:昌晓英 李伟)
